2.2该套铜浮选设备配套的浮选条件试验
2.2.1铜浮选技术的磨矿细度试验
云南昆明矿机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组采用了如图2所示的流程,相关的铜矿浮选药剂用量分别为:活化剂硫酸铜200g/t、捕收剂411黄药100g/t、起泡剂11号油16g/t条件下,昆明铜矿浮选技术专家分别进行了磨矿细度为-74um45%、55%、65%、75%、85%原矿粗选试验,该系列浮选技术试验结果见图3。
昆明矿机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磨矿细度增加,铜精矿品位先升高后降低,而精矿铜回收率逐渐升高,尾矿中铜品位逐渐下降,说明磨矿细度增加利于铜矿物的单体解理,但当磨矿细度增大至65%以后,由于泥化现象严重,恶化浮选过程,因此精矿品位下降,为了充分考虑实际生产应用的可行性以及浮选指标,昆明矿机铜矿浮选技术专家组认为原矿磨矿细度选择-74um65%为宜。
另外,昆明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组在相同的磨矿细度-74um65%条件下,将活化剂硫酸铜更换为硫化钠进行了试验,该系列铜矿浮选技术试验结果表明,硫化钠的选别指标明显优于硫酸铜,其精矿铜回收率高出2.36%,品位仅低0.69%,同时采用硫化钠作活化剂尾矿品位低0.05%,鉴于这一点,昆明矿机的铜矿浮选设备专家认为活化剂宜选用硫化钠,而不使用硫酸铜。
2.2.2铜矿浮选技术之捕收剂种类试验
昆明矿机铜矿浮选设备专家在磨矿细度-74jxm65%的条件下,分别选择了硫化矿用浮选捕收剂乙基黄药、411黄药、320黄药、异丙基黄药、戊基黄药进行试验,捕收剂用量相同,该系列铜矿浮选技术试验流程如图2所示,药剂用量为:硫化钠200g/t、捕收剂t00g/t、11号油16g/t。试验结果见图4。
从图4中的昆明矿机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的试验数据可以看出,乙基黄药的捕收能力最弱,戊基黄药和411黄药的捕收能力最强,但戊基黄药价格较高,而411黄药价格较低,同时因为浮选作业为粗选,以最大限度回收铜矿物为目标.因此选择411黄药为浮选捕收剂。
2.2.3铜矿浮选设备配套的捕收剂用量试验
昆明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组在捕收剂为411黄药、磨矿细度为-74um65%的条件下,进行了捕收剂用量试验,捕收剂用量水平分别为(g/t):25、50、75、100、125、150。试验流程和药剂制度见图2,该系列铜矿浮选技术试验结果见图5。
昆明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的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捕收剂用量增加,粗精矿品位逐渐降低直至变化不大,回收率逐渐升高,在试验水平范围内,捕收剂用量50g/t较适宜,但考虑到为粗选作业以及后续的扫选作业,因此认为捕收剂411黄药用量选择75g/t最优。
2.2.4活化剂及起泡剂种类和用量试验
在捕收剂用量为75g/t的条件下,按图2所示流程先后进行了活化剂及起泡剂种类和用量试验。活化剂分别选择硫化钠和硫酸铜;起泡剂选择松醇油、11号油。最终确定活化剂采用硫化钠lOOg/t,起泡剂为11号油16g/t。
2.3铜矿浮选设备配套浮选开路及闭路试验
通过昆明矿机铜矿浮选设备专家所作的前述的药剂种类和用量试验,最终的铜矿浮选技术确定了磨矿细度为-74um65%、活化剂采用硫化钠100g/t、捕收剂采用411黄药75g/t、起泡剂采用11号油16g/t,在此基础上,昆明铜矿浮选设备专家进行了粗选时间试验,确定8min为适宜的粗选时间。通过开路流程试验确定浮选流程为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闭路流程试验,该系列铜矿浮选技术试验流程如图6,结果见表4。
结果表明,采用411黄药为捕收剂、硫化钠为活化剂、11号油为起泡剂的条件下,原矿经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二次精选可获得铜品位为20.33%、回收率为95.23%的铜精矿,试验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3本次铜矿浮选设备及配套铜矿浮选技术工艺试验结论
1.考虑到本次试验的原矿中主要金属矿物为黄铜矿,其次为黝铜矿,其中氧化铜含量较低,昆明矿机专业的铜矿浮选设备专家组直接采用了浮选方法回收铜矿物,与此同时,昆明铜矿浮选技术专家采用了活化剂硫化钠活化氧化铜矿物和捕收性能较好的新型捕收剂411黄药,经过一系列的铜矿浮选技术试验与对比,最终达到了最大限度回收铜矿物的目的。
2.最终,昆明铜矿浮选设备专家在磨矿细度为-74um65%时,采用一次粗选、两次扫选、三次精选的铜矿浮选技术工艺流程下获得的闭路试验指标为,铜精矿品位为20.33%,铜回收率为95.23%,铜精矿的产率为12.85%。
3.昆明矿机的该系列铜矿浮选设备及配套铜矿浮选技术试验研究结果充分体现了昆明矿机的工艺设计水平,为该用户提供了满意的、经济合理的配套供应,同时也为其它类似铜矿浮选设备案例提供了借鉴。
-----------
全文完。